PDIX-40/70/140/200超低频局放电缆测试仪产品特点
独特设计理念
ICMflex 仪器系列有多种选件,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此外,独立的 ICMflex 采集单元可以放置在任何第三方耦合电容器或参考电容器上。选件 TD 可进行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和功率因数(PF)测量;选件 PD 可依据 IEC 60270 标准进行局部放电测量;选件 LOC 则具备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定位功能;选件 TF 配备了高压 T 滤波器,能为敏感的局部放电测量有效去除高压电源噪声。可拆卸的锂 - 氢(Li - MH)电池可支持设备连续运行超过 8 小时,同时另一块电池可进行充电。该仪器可使用任何高压交流电源,包括谐振测试装置和甚低频(VLF)高压电源。
在现场环境中测试配电网级电缆变得轻松且本质安全。只需将 ICMflex 单元放置在高压电源和待测电缆之间,无需其他额外引线。ICMflex 单元可配备高压滤波器,以适应有噪声的高压电源。因此,通过这一个只需连接高压和接地的单元,*可以一步完成对铺设好的电力电缆的所有关键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局部放电和局部放电定位。
同样,发电机和电动机定子线圈的离线测试也得到了简化。使用任何高压电源,可同时对定子线圈进行关键的交流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功率因数(PF)和局部放电。
ICMflex 软件
选件 TD(介质损耗角正切分析):介质损耗角正切分析仪利用由内部并联电容器、参考电容器和被测设备构成的不平衡电桥进行测量。ICMflex 软件可显示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功率因数(PF)、电容、电压和频率。
选件 LOC(局部放电定位):局部放电定位选件对沿电缆传播的局部放电脉冲进行高速(100 兆采样)采样。结合 20MHz 的模拟带宽,可实现对电缆沿线放电活动的*位置定位和映射。
选件 PD(局部放电测量):配备选件 PD 时,ICMflex 软件提供符合 IEC60270 标准的仪表显示、局部放电活动的示波器显示,以及基于蓝牙接收数据生成的彩色 j - q - n 图谱(如上图)。将四极子和采集单元置于高压电位,大大提高了测量灵敏度,并避免了信号电缆的噪声拾取。
借助无线蓝牙或光纤技术,ICMflex 介质损耗角正切和局部放电分析仪系列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极大地简化了配电网级电缆和旋转电机定子绕组的离线测试与分析。
ICMflex GRC
为了满足现行 IEEE 286 - 2000 标准以及即将出台的 IEC 60034 - 27 - 3 标准对旋转电机定子绕组和单个线棒进行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测试的要求,Power Diagnostix 公司对现有的 ICMflex 进行了重新设计,推出了 ICMflex GRC(“保护环控制”)。
上述两个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 6kV 及以上的旋转电机,描述了对单个定子线棒和完整组装定子绕组进行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测试的测试程序和评估标准。所述测试适用于常用的绝缘系统技术,如富树脂和整体真空压力浸渍系统。然而,这些标准不适用于未浸渍的定子线棒,即所谓的 “绿线圈”。
模型
PDIX-40
0 – 40 kV 交流峰值
PDIX-140
0 – 140 kV 交流峰值
PDIX-70
0 – 70 kV 交流峰值
PDIX-200
0 – 200 kV 交流峰值
符合 IEC 60034 - 27 - 3 标准
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增量(tanδ tipup)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定子绕组或线棒槽部(也称为对地绝缘)的整体状况。测试结果主要显示在槽的导电外层(作为定子铁芯的接地电极)下,对地绝缘的电离损耗与施加电压之间的关系。
通常,额定电压 6kV 及以上的定子线棒在槽口区域设有场强分级结,由半导体材料(如碳化硅)构成,用于在线棒离开接地铁芯时对表面电位进行分级。根据额定电压的不同,这种具有非线性电阻电压特性的高电阻材料需要与施加在对地绝缘上的槽部线性电阻层重叠一定长度。基于这种设计,原本仅针对对地绝缘的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测量可能会受到场强分级结电阻损耗的影响。对于完整组装的定子绕组,半导体材料产生的损耗在总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水平中的占比不可忽视,因此常规 ICMflex 仍可使用。但是,由于评估标准仅针对单个线棒的槽部,所以应采用保护技术,以尽量减少场强分级结损耗对总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值的影响。
新的 GRC(保护环控制)选件在 ICMflex 数字介质损耗角正切电桥上提供了这种驱动保护输入。除了这一新功能,该仪器仍保持其多功能性,能够以精度同时更新局部放电和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测量结果。这种灵活独特的设计理念大大缩短了旋转电机制造企业和维修团队的(重新)绕线和测试时间,甚至可用于质量保证实验室,对单个定子线棒的对地绝缘性能进行无损评估。
过去曾尝试过多种技术,如箔包裹法和槽端间隙法,但由于自动化线棒制造工艺的发展,在 tanδ 测试后于槽端中断操作以施加半导体材料实际上并不可行,因为这会导致严重延误,*坏的情况下还会影响绝缘系统的完整性。因此,这两个标准都建议在*终产品(即带有场强分级结的单个线棒)上进行测量,所以上述两种技术都不可用。剩下的技术*是驱动保护法。
ICMflex GRC 针对定子线棒的电容范围以及小型异步电机进行了优化,甚至适用于大型同步涡轮发电机的 Roebel 线棒。此外,内置的 30kV 分压器附带 DAkkS(前身为 DKD)校准证书。该仪器由电池供电(续航长达 10 小时),并配备光纤链路,通过 USB 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先进的软件提供手动和自动记录模式,甚至还有分步引导结构,在完成测试序列后可生成定制报告。数据表、相位分辨局部放电图谱、各种图表和图形可导出到常见的文本和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如 MS Excel)中。
借助无线蓝牙或光纤技术,ICMflex 介质损耗角正切和局部放电分析仪系列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极大地简化了配电网级电缆和旋转电机定子绕组的离线测试与分析。
项目 | 规格 |
---|---|
测试对象 | 旋转电机定子绕组、独立定子线棒(6kV 及以上) |
标准符合性 | IEEE 286-2000、IEC 60034-27-3(待发布) |
电压范围 | 内置分压器支持至 30 kV,含 DAkkS 校准证书 |
测量参数 |
- Tanδ:精度 ±0.0005(1mHz-1kHz) - 电容:0.1pF-100μF,±0.1% 精度 - 局部放电:0.1pC 分辨率 |
通信方式 | 光纤(USB)或蓝牙(可选) |
电池续航 | 锂电池供电,连续工作≥10 小时 |
软件功能 |
- 手动 / 自动记录模式 - 分步测试向导 - 数据导出(Excel / 文本) - 相位分辨 PD 图谱 |
尺寸与重量 | 便携设计,适配现场测试与实验室环境 |
|
PDIX-40/70/140/200参数文档 |